去年有個新聞,說的是一名印度女孩自小被歐洲有錢人家收養,長大后要回來給自己出生的村子捐錢做慈善。
等她回村的時候,村里人專門為女孩修了一條路。
表面上看,這貌似是個暖心的故事,但再細細品,你又會發現,其中還有故事。
原來,女孩屬于達利特人,即所謂的“賤民”種姓,位于印度教種姓排序的最底層,被視為“不可接觸者”。
在其他種姓眼中,別說和達利特人交往,就算是看見他們,都被認為是不吉利的。
因此,女孩沒有“資格”去走大路進村,否則整個路都會被她“污染”。
但平常留給賤民的土路,周圍布滿了垃圾,又實在太不體面。
畢竟,女孩是來搞慈善捐錢的。
于是,村里面的長老商量,干脆決定,緊急籌錢修一條路,給她專用。
很明顯,在當今的印度農村,即便低種姓有了錢,甚至有海外背景,也遠達不到和“高檔”人群完全平等的“同吃同住同勞動”的程度。
那么,在城市里呢。
實際上,早在印度在獨立之初,從憲法層面就廢除了種姓制度,還很委婉地用“部落民”來代指達利特人,并在學校錄取、貸款稅收減免、公務員招考方面對低種姓群體出臺了大量政策傾斜,尤其是政府公職人員系列,必須得按照“平權配額制度”招滿一定比例的賤民和首陀羅,否則要受到追責處理。
印度的公務員考試報名現場,平均錄取率僅為0.03%
所以,在印度城市,尤其是知識分子群體中,直接問對方的種姓,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更何況,當今的印度總統考文德就是賤民出身(印度總統是虛位元首,起象征性作用,有實權的是他身旁的總理。莫迪總理為吠舍種姓,這個吠舍階層不算很低賤,流動性比較大,混得好的,可以當高官、學者或者成為眾人巴結羨慕的富豪)
印度總統考文德夫婦和總理莫迪迎接懂王夫婦——兩女三男的少見場面(一般都是夫婦對夫婦,成雙的)
不過,考文德的當選,就和南亞出了不少女總理女總統,但依然改變不了女性地位低下的現狀一樣,也并非就意味著印度的賤民階層已經成功翻身做主人了。
至今,在日常生活中,這種印度“傳統文化”的影響仍舊巨大,甚至是無處不在、如影隨形。
比如,2019年發生在印度經濟中心,第一大城市孟買的慘劇。
一位手握名校研究生學歷的女醫生,在孟買市中心拜爾奈爾醫院的更衣室自殺身亡。
死者名叫帕雅,26歲,是個婦科實習醫生,專業水平高,樂觀向上,不怕吃苦,但在工作和生活中,卻一直飽受三名同事兼學姐的肢體、語言方面的欺凌,向相關領導反映后,反被冷嘲熱諷了多次,最終給逼的活不下去了。
帕雅和父母在一起
不久后,她的死因被丈夫和同學公開,就是源于“種姓歧視”。帕雅出身于“部落民”家庭,就是前面說那個“賤民”——達利特種姓。
帕雅之死引發了印度各大城市的反種姓抗議活動
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阿米爾·汗主持的一期“真相訪談”節目中。
這期節目的一位女嘉賓,是來自德里大學的教授考沙爾·帕瓦爾博士。
在鏡頭前,考沙爾講述了她作為一名女性+達特利人(賤民),在性別和種姓被“雙重歧視”的環境中學習、生活和工作的經歷。
采訪現場
當她說到自己在尼赫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所坐過的座位,都要被清洗、用煙熏消毒,同學總是像對待瘟疫一樣回避和嫌棄她時,阿米爾一度聽得當場落淚。
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除了外界對考沙爾的歧視,甚至同為“達特利人”的家人中,也有親屬對她的奮斗表示了不滿。
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當“賤民”,做低下的工作,那都是神早就安排好的事兒,非要逆襲的話,就等于褻瀆了神的意志。
而且,即便是遭遇了猛烈的歧視和不公平待遇,那也不會被認為是別人的錯——你出身達特利人,就應該避讓高種姓,在學校受到非難,是她自己的問題。
說到這兒,大家也應該看出來了,在印度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即便是咱們通常認為的努力讀書或者手頭有錢這些看似人類世界“共通”的操作,也不見得就能成功改變所謂的“卑賤的出身”。
不過,如果低種姓非要翻身的話,路徑倒也并沒被完全堵死,具體怎么操作,下面就為大家粗略捋一捋。
1.婚姻
印度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因而,包括種姓制度在內的各種印度教習俗,比如高額嫁妝、把“吃素”視為高貴生活方式(印度教認為動物制品屬于“不潔之物”)等等,幾乎都成了一種印度特色的全民現象。
要說印度向來流行的高額嫁妝風俗,其實很大程度上,就跟種姓制度有關。
按照傳統的印度教種姓制度規定,女子只能嫁給高于自己種姓或者同種姓的男人,婚后,她本人和其后代,種姓會隨男方。這被稱為“順婚”。
但如果是女高男低的搭配,則將會受到“神”的懲罰——男女雙方和他們的后代子孫會自動“降級”為“賤民”,按印度教的說法,連去“輪回”的資格都沒有。
這又被叫做“逆婚”。
當然,階級躍遷是有限的,即便是女性娘家再有錢,她通常也只能嫁給畢竟自己高一級的男人,比如,剎帝利嫁給婆羅門,中間再隔一兩級的話,這樣的婚姻,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假如你是一個地位低下的首陀羅,就算有幸被婆羅門看上,也變不成侍奉神明的藍血貴族;但你如果打算同一個吠舍種姓的男人結合,只要拿得出讓婆家滿意的嫁妝,促成婚姻還是很有希望的。
這么一來,種姓較低的一方要通過結婚來躋身于高一級種姓家族,這種改換門庭的事,當然得出點血了。
所以,印度女孩子出嫁,不但沒有男方彩禮一說,反倒還要自帶大量經費和生活資料,衣服首飾也得自己買給自己,甚至,即便婚后,仍要不斷的給婆家“意思意思”,否則就是各種被“虐”,甚至被活活折磨死。
老實說,印度家庭的女兒嫁妝負擔,可是比咱們中國的男孩彩禮壓力要大得多——弄不好,容易出人命的。
此情此景下,印度社會普遍不愿生女兒,私下搞胎兒性別鑒定、流產或者溺殺女嬰的現象總是屢禁不止。
甚至“祝你生女兒”成了印度人心中最惡毒的詛咒。
這又導致,在人為干預下,低種姓、低收入、低受教育水平的印度群體中,適婚女性遠少于男性。
數量龐大的“三低”男人們,由于找不到比自己更低或者同樣種姓的女性,則成了擇偶競爭中的淘汰對象和社會的“治安隱患”,還嚴重影響了印度的國際形象。
據統計,目前印度男女比例已達到了驚人的懸殊,還有研究預計,到2030年,該國找不到對象的適婚男子將超過4000萬人。
這是個什么概念——幾乎等于半個德國的人口??!
所以啊,一些“印度特色”的國情,用“物以稀為貴”這句話,還真是很難解釋得通。
2017年印度男女人口數量
不過,這番操作,花血本,卻只能去抬升自己女兒的種姓。
那么,要是打算全家一起“升級”呢,門路也是有的,叫做——梵化。
這個“梵化”的任務,比嫁閨女的操作和花費,還要繁雜。
第一步,就是改變你的職業和生活環境。
在印度教種姓制中,那些和“殘害”動植物有關的職業,比如漁夫、屠夫;或者某些接觸“污穢”的人,比如接生婆、浣衣工、清潔工等等,幾乎都由低種姓人群承擔。
只是,正因為種姓制度是世襲的,其家族傳承的職業也幾乎成了固定不變的模式,改變職業這方面的難度,那可不是一般的大。
印度的服務外包業是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低種姓人群相對比較容易獲得的“體面”職業,但也僅僅是“相對”
第二步,采用“高貴的模式”生活。
所謂印度教中認同的“高貴生活模式”,涉及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這里就以吃為例。
一旦你要“抬升”自己的種姓,也同時就意味著,你可以選擇的食物,也就變得非常有限了。
正如前面說的那樣,在印度教中,動物制品被看成了“不潔之物”,他們認為吃肉會污染身心,將受到神的厭惡,是“下等人”的行為。
因此,種姓越高,就越得遠離動物制品。到了最高等級的上層婆羅門(婆羅門內部也有繁多的子種姓,等級分明),連雞蛋和牛奶都會表示拒絕,給人的感覺,就好似飲點甘露吃個蟠桃就天地同壽了。
比如,印度著名數學家拉瑪努金,就是個高等級婆羅門出身,但是家道中落,經濟條件很不好(因為出身太高,很多謀生的職業屬于禁忌)。英國數學家哈代 (也是華羅庚的導師)發現了他的天賦,推薦拉瑪努金去了英國劍橋大學深造。
那時正趕上一戰后期,供應緊張吃不到蔬菜,拉瑪努金又不愿意接觸任何動物制品,結果身體漸漸垮掉了,剛過完33歲生日就英年早逝了。
斯里尼瓦瑟·拉馬努金(1887-1920)
要知道,英國的菜比肉貴多了,就算不打仗,光吃素也是很奢侈。
2012年有個英國電影,叫做《知無涯者》,演繹的就是這段經歷。
《知無涯者》電影海報
試想,拉瑪努金如果不是一個“高貴的婆羅門”,而是一個能盡情吃肉的低種姓,大概現在我們根本不必靠著他留下的幾本筆記,來感慨和惋惜這位數學天才的偉大和無限潛能了。
說了這么多,大家也應該搞清楚了,你如果想生活的“高貴”,順利“梵化”的任務,吃素自然就是必須的了。
這里桑伯格小姐姐先為你點個贊!
第三步,改姓。
這個工程量超大。因為,需要改的,并非你們一家人的姓氏,而是要包括你的整個家族,直系、旁系,一大群人。
在印度,有時候按照膚色深淺和五官的立體程度,可能并不太靠譜。比如下圖婆羅門種姓出身的,美國副總統哈里斯的印度家人。
哈里斯和妹妹、老媽,姥爺姥姥祖孫三代的合影
首陀羅種姓的希里黛玉。
印度寶萊塢的很多影星不是穆斯林就是印度教的中低種姓,他們是印度影視界“政治正確”的“標桿”
但參考對方的職業和姓氏,還是能把種姓判斷個八九不離十。
所以,要想徹底“高貴”起來,得把你族人的姓氏一起統統改了。這個花費和消耗的精力,想想都覺得累得慌。
不過,雖然改姓麻煩是麻煩,但總有人會選擇迎難而上。比如咱們熟悉的莫迪總理
他的全名是:納倫德拉·達摩達爾達斯·莫迪。其中,莫迪屬于“吠舍”種姓,而他另外那個“達摩達爾達斯”中間名,卻又屬于剎帝利種姓。據印度媒體自己報道,這源于他們家族祖上曾經花錢買了一個本地區的剎帝利姓氏“達摩達爾達斯”,放在名和姓的中間,來提高出身。
而且,半個多世紀以來,莫迪也一直嚴格按照“梵化”的“高貴模式”生活,堅持吃素,連向來“無肉不歡”的特朗普訪問印度時,都搞了一場盛大的“全素國宴”。
然后,面對一堆黃色為主,再加點綠的“糊糊”,“懂王”表現出了最后的倔強~一口沒吃以示抗議。
一份典型的印度素食
當然,除了上面說的女人“順婚”,或者整個家族組團“梵化”,對于印度窮苦的低種姓群體而言,還有個特別刺激的翻身方式——去東北部山區的“印度紅色走廊”地帶,投奔“納薩爾派”(又叫印度“毛派”),奮起“鬧革命”。
“納薩爾派”的口號是“均貧富”,搞土改,不分種姓、民族、宗教,人人都是“革命同志”,還大力實踐男女平等。
在貧困人口占了絕大多數,女性社會地位低下的印度,特別是北方農村地區,坐擁著不容小覷的群眾基礎。而且,在這支反政府武裝中,女兵和女干部的比例也非常高。
印度電影《無法避免的戰爭》演繹的就是“納薩爾派”舍生忘死“鬧革命”的事情
《無法避免的戰爭》截圖
納薩爾派經常遭遇印度政府的各種“清剿”,雙方激戰后,一般的結果總是“兩敗俱傷”。反復折騰后,誰拿誰都沒有辦法,就這么一直僵持了幾十年。
不過,這種形式的“翻身做主人”,雖然痛快,但風險性還是太大,因而,被“逼上梁山”的印度低種姓群體仍舊還是少數。
而所謂的“梵化”,代價又過高,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即。
田樸珺女生曾經“充滿深情”地說過——三代才能出一個貴族。換到印度,低種姓要完成徹底“梵化”通常也是好幾代人的長征……
所以呢,大部分印度的低種姓群體,只能寄希望于宗教幫忙畫的“大餅”,今生認真“修行”,來保證再次投胎時,被神分配一個高貴的出身了。